《德國哲學》課程詳情
點擊下載課大綱及報名表
導言:學習哲學史的意義、學習哲學史的方法、學習德國哲學的意義
第一講 康德哲學
一、哥白尼式的革命:康德生平和著作、康德的問題、哥白尼式的革命、形而上學的概念
二、理論理性(認識):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?
1、先驗感性論:先天直觀形式:空間與時間
2、先驗分析論:知性純概念-知性范疇、范疇的先驗演繹、主觀演繹、客觀演繹、先驗想像力、知性為自然立法
3、先驗辯證論:先驗幻相、二律背反
三、實踐理性(道德):善良意志與義務、自然法則與道德法則、定言命令、實踐理性的公設
四、判斷力批判:判斷力、審美判斷力批判、目的論判斷力批判、自然的最高目的、創(chuàng)造的終極目的、道德神學
第二講 黑格爾哲學
一、精神的探險旅行
黑格爾生平著作、《精神現(xiàn)象學》、理性的自我批判、認識論=本體論、人類精神認識、絕對=絕對的自我意識
二、實體即主體--活的實體、思想的四個特點、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、凡是合理的都是現(xiàn)實的,凡是現(xiàn)實的都是合理的。
三、世界的邏輯結構--歷史與邏輯的一致、邏輯學:存在論、本質論、概念論。
四、哲學體系--《哲學全書》:邏輯學、自然哲學、精神哲學
五、辯證法--古代人的思維方式與近代人的思維方式之間的差別、規(guī)定的否定、揚棄、前進=回溯
六、古典形而上學的終結--形而上學的完成與終結、十九世紀三大思潮對理性主義的質疑
第三講 維特根斯坦哲學
維特根斯坦生平著作、語言的轉向
前期維特根斯坦:《邏輯哲學論》
語言的界限=世界的界限、對不可說的東西必須保持沉默
后期維特根斯坦:《哲學研究》
傳統(tǒng)語言觀、語言游戲、反本質主義、哲學的“精神病”
第四講 海德格爾哲學
導言:現(xiàn)象學運動
胡塞爾、回到事情本身、懸擱、直觀、還原、意向性、海德格爾的生平著作
一、存在問題
重提存在問題、西方哲學的科學思維方式、形而上學的歷史=存在的遺忘史、此在的本性、此在的存在即生存
二、此在的世界
在世界中存在、上手狀態(tài)與形成狀態(tài)、用具
三、此在的沉淪
本真狀態(tài)與非本真狀態(tài)、他人――常人、沉淪狀態(tài)、畏
四、向死而在
通常的死亡觀:存在到頭、生存論的死亡概念、提前到死中去-向死而在、此在與時間性
五、海德格爾后期思想
思想的“轉向”、真理與非真理、海德格爾與老莊、知其白,守其黑、白天看星星、語言是存在的家、形而上學與虛無主義。
《德國哲學》培訓受眾
董事長、總經(jīng)理、決策層高管等致力于提升個人修養(yǎng)和文化素養(yǎng)的精英人士
《德國哲學》所屬分類
特色課程
《德國哲學》授課培訓師簡介
張老師
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外國哲學教研室教
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、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
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
北京市教學名師獎(2003)、寶鋼優(yōu)秀教師獎(2004)
北京市和教育部國家級優(yōu)秀教學成果獎
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長,北京市哲學會副會長
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主任、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、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常務副院長、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