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防差錯技術》課程詳情
點擊下載課大綱及報名表
課程特色
知識講解、案例分析討論、角色演練、小組討論、互動交流、游戲感悟、頭腦風暴、強調學員參與。
第一單元: 防錯簡介
什么是差錯預防?
墨菲定律
缺陷與錯誤的關系
錯誤產生的根源
什么是差錯預防
差錯預防的特點
差錯預防的作用與時機
錯誤與檢驗
檢驗的三種模式-判斷檢驗、信息檢驗、錯誤源檢驗
生產過程與檢驗
檢驗和預防
案例:警覺性缺乏造成的問題
討論:生活中常見的差錯預防案例
第二單元: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
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介紹
FMEA的定義
FMEA的作用
FMEA的因果模式
FMEA的分類
SFMEA
DFMEA
PFMEA
D/PFMEA生成過程
D/PFME完整生成流程
D/PFMEA生成流程中的關鍵步驟
PFMEA與流程中其他相關文件關系
D/PFMEA的RPN計算與改善
D/PFMEA的RPN計算及排序
D/PFMEA的改善方法、改善計劃及效果追蹤
D/PFMEA與差錯預防的關系
D/PFMEA與差錯預防的邏輯圖
如何利用D/PFMEA定義對于差錯預防法則
案例一:DFMEA案例分析及改善
案例二:DFM報告
案例三:PFMEA案例分析及改善
第三單元:差錯預防技術介紹
錯誤與防錯
差錯預防的五大原則
輕松原則
簡單原則
可靠原則
安全原則
自動化原則
差錯預防的等級
差錯預防的十二大原理介紹-基于實踐應用增加的2大原理
十二大原理簡介
十二大原理的應用介紹
討論一:差錯預防十二大原理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情況
討論二:差錯預防十二大原理在今后工作中的應用建議
第四單元:差錯預防方案設計
差錯預防的等級
防錯等級
防錯的關鍵
差錯預防決策圖
差錯預防決策圖
不同差錯等級在不同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應用
差錯預防設計思路與方案
傳統(tǒng)質量控制與防錯對比
人的知覺的特點
差錯預防的設計思路
常用差錯預防方案
差錯預防方案的評估
差錯預防的應用場合
差錯預防方案的評估與選擇
練習一:根據給定案例設計防錯方案
練習二:根據給定案例設計防錯方案
第五單元:差錯預防硬件介紹
各種差錯預防硬件類型
模板、工裝、夾具等機械結構防錯
物理接觸裝置-接觸器、接觸開關、微動開關、計數(shù)器等
能量傳感器-溫度控制器、光學傳感器、光柵等
報警傳感器-聲學報警、光學報警等
顏色傳感器
其它傳感器
差錯預防裝置的管理
差錯預防裝置管理體系
差錯預防裝置檢查表
案例一:應用光學傳感器進行差錯預放設計案例
案例二:應用物理接觸器進行差錯預放設計案例
第六單元:標準化作業(yè)
標準化操著規(guī)程-SOP
標準化作業(yè)規(guī)程介紹
標準化作業(yè)指導書
標準化作業(yè)順序
《防差錯技術》培訓受眾
工藝工程師、工程經理、質量工程師及、質量管理人員、設備調試人員、生產及制造部門相關人員
《防差錯技術》課程目的
掌握產品質量問題缺陷產生原因,了解產品缺陷和產品設計、流程控制間的關系
掌握DFMEA和PFMEA,理解產品設計、生產流程中的失效模式,失效原因及解決方式
掌握及時發(fā)現(xiàn)不良并采取相應措施,進行斷根和防止損失擴大化的措施
掌握Poka Yoke的基本原理及應用
掌握Poka Yoke的常用硬件及其實現(xiàn)方法
學到如何找出那些可能漏過的損失及如何從改正作業(yè)中迅速獲得反饋信息
發(fā)現(xiàn)過程改善的價值,,錯誤預防代替檢驗發(fā)現(xiàn)錯誤
《防差錯技術》所屬分類
生產管理
《防差錯技術》授課培訓師簡介
張老師
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(yè);曾赴瑞典總公司及公司在美國,德國,馬來西亞,印度等分公司進行工業(yè)工程(IE),精益生產,差錯預放設計等方面的技術交流及培訓。
技術職稱:
高級工程師,擁有一項國家專利局頒布的實用新型發(fā)明專利
社會榮譽:
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
工作經歷:
張老師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,歷任大型國企、大型合資企業(yè)、大型外資企業(yè)的質量經理、工業(yè)工程部經理、物流倉儲經理等高級職位,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!
作為工業(yè)工程部經理,張老師在精益生產,工業(yè)工程方面有較高的理論研究和豐富的實踐經驗。目前正主持本企業(yè)的卓越制造改進項目(口號:從中國制造---〉卓制中國)。主要應用工業(yè)工程(IE)技術中的工藝程序分析,操作程序分析及精益生產中的價值流分析技術(VSM)進行生產流程的持續(xù)改善,通過動作分析進行裝配測試作業(yè)的動作經濟性分析,從而消除動作浪費,并使裝配線員工的工作更加符合人體工學的作業(yè)方式。在企業(yè)內應用精益生產中的拉動式生產(DFT)對各生產線進行物料補充,并輔以第三方物流的HUB庫來實施JIT生產。應用均衡化生產(Leveling Production)方式進行排產,滿足小批量多頻次的客戶需求。與瑞典同行緊密合作,同時與供應鏈管理,計劃管理,訂單管理,物料管理部門合作,并參考豐田制造系統(tǒng)(TPS)建立本跨國公司的生產管理系統(tǒng)的首個試點子公司。
作為物流倉儲部經理,張老師曾參加過多次國內外企業(yè)或行業(yè)主辦的倉儲及庫存管理技術研討會, 主持了所屬全球公司制造系統(tǒng)中關于Material handling 模塊(庫房及物料運作管理)的流程設計及軟件系統(tǒng)架構工作。有著豐富的倉儲/庫存管理經驗,從精益生產的角度對庫房功能區(qū)域劃分,各種倉儲方式的(多層貨架,平倉,重力式貨架,窄巷自動式貨架等)研究及選擇以提高倉儲空間利用率,作業(yè)區(qū)域的精益布局以消除動作要素的浪費并提高作業(yè)面積利用率,庫房安全管理技術、庫房作業(yè)質量管理、庫存管理及庫存準確率的控制、庫存分析(原材料及產品)及對應措施,如何防止呆廢料的產生。庫房進料,存儲,揀選,配料,包裝,分揀等流程的優(yōu)化或再造。在JIT、Kanban(看板)、物料連續(xù)流、均衡生產時物料的配送及物料在庫房的SMED(快速換型)等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及改進項目案例。各種新倉儲技術在庫房的應用,如新型條碼技術(RFID),包裝堆棧移動時的側向防滑等。
作為生產質量經理,張老師持有國家質量經理執(zhí)業(yè)資格證書。在公司內大力推行零缺陷,制造質量改進等項目、組織質量工程師、工藝工程師,檢驗人員對制造全流程進行分析,制定工藝質量控制點,運用SPC,F(xiàn)MEA等 6 Sigma 工具進行制造質量的提高。并將IE技術應用到檢驗工作中,減少檢驗工作中的多種浪費,提高檢驗效率和質量。
作為工藝工程師期間, 從事多條生產線的技術支持工作,應用工業(yè)工程(IE)技術對生產線進行工藝程序分析及操作程序分析,通過分析進行流程的簡化,合并,重組等方式進行流程再造,消除流程中的各種浪費,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。對生產線進行布局設計,減少人員及物料的移動,并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品產出率。
同時還負責倉儲物流布局設計、庫房收貨、存儲、配料發(fā)料、包裝、物料退庫等作業(yè)流程優(yōu)化,庫房設備及工具的選型或設計,原材料包裝方案評估、產品包裝設計等工作。
擔任工業(yè)工程師期間,還參與了多個新產品的設計工作,使用DFM技術對產品的可生產性進行評估并反饋給設計者。期間還擔任過兩個產品的項目經理,負責這兩個新產品的導入及導出工作。
2006年度,發(fā)起并實施了一項應用精益生產和工業(yè)工程等技術實施的改進項目,該改進項目每年為所服務的公司節(jié)約生產成本900 多萬元。獲集團公司全球改進項目一等獎。
2002年參加了跨國公司總部舉辦的6Sigma 培訓,并做了6 Sigma 改進項目,通過理論培訓,項目實踐及考試獲得6 Sigma黑帶資格證書。